来源:人民资讯
俯瞰大田县美人茶园区。(来源:网络)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苏东坡有诗写道:“从来佳茗似佳人。”在福建三明的大田县,这里盛产的美人茶便如同佳人一般,在这片海拔1000米的土地上,吸收阳光雨露,坚韧舒展地生长着......
5月14日-15日,第二届大田美人茶开茶节、2021年国际茶日福建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大田县举办。在开茶节举办之际,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大田美人茶”这张靓丽的名片,对外展示大田茶产业致富发展的新成果,打响茶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攻坚克难改良茶树新品种 以茶助农富裕一方老百姓
“什么样的茶树品种适合种在大田的区域环境以内?大田美人茶的茶园管理有什么比较科学的管理方法?各个茶叶品种的制作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加工技术?”这些问题始终是陈春梅硕士在探索大田美人茶种植改良的过程中所思考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陈春梅在沏泡大田美人茶。(张艺涵 摄)
陈春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硕士,同时也是大田县美人茶研究所的所长。瘦小的她自我介绍称,自己如今已经是一名地道的“茶农”,每天的工作就是观察茶叶的生长情况,做一些大田美人茶品种试制性筛选和配套的技术研究。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陈春梅在上海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公司,在外的见闻让她深知,如果想让茶产业走得更远,必须从源头和基地做起。2016年,年轻的她毅然返乡,回到大田,从茶园的管理、茶叶的加工到茶叶品牌的打造,陪伴着大田美人茶发展成长,一路坚持,走到了现在。
正在培育的茶园现场。(张艺涵 摄)
同是茶园合伙人的严佳樑介绍,大田美人茶在生产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在像陈春梅这样专业人员的努力下,企业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长了不少。严佳樑说:“整个大田美人茶的制作,在技术改革这一块遇到了困难,品种选育到茶叶种植需要三年的时间,企业需要对茶园进行人工除草,三年是没有收益的,茶树到第三年才能采摘,才能实现高山美人茶口感的差异化。2019年我们企业的产能在2000斤左右,茶叶销往山东、北京、上海、广州各地。而到2020年,企业的产能达到5000斤。2021年,我们预计的产能将突破一万斤。2019年,我们企业的营业额在200万元,到2020年将突破到400万元。”
大田美人茶品种库。(张艺涵 摄)
色泽独特的大田美人茶。(张艺涵 摄)
山峻水秀,茶韵悠长。如今的大田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高山茶之乡”,90%以上的茶园在海拔800米—1200米之间,独特的宜茶环境,滋养出了大田美人茶的“三贵”特质:一贵“出身”,阳坡净地,蝉茶一味天成;二贵“姿色”,五颜六香,神似仙女飞天;三贵“品位”,情窦初开,甘柔醇绵如蜜。
近年来,当地茶产业加强与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开展美人茶生产、加工、销售、仓储等关键技术攻关,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
“为发展大田美人茶,我们主要做了几方面的努力:有茶叶品质提升、茶树品种的改良、配套加工技术的创新、茶园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市场拓展研究这几块。县政府给我们茶农很大的支持,鼓励我们进行品种的改良和资金上的支持。大田美人茶经过这几年品牌的推广,品质好的美人茶一斤可以卖到几千块,帮助当地的茶农提高了很多收益。”陈春梅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陈春梅仔细查看茶叶生长情况。(张艺涵 摄)
在耀眼的阳光下,陈春梅专心仔细地查看茶叶的情况,手中的美人茶有了新的注解。美人之美,不仅在于外表姿色,更在于坚守坚持、不畏艰苦的精神底蕴。大田美人茶在艰苦的高山环境中生长,亦在那些像陈春梅一样一丝不苟、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家乡的青年研究人员手中培育。
数字茶园助力品牌传播 以茶为媒链接世界
大田有着悠久的茶贸历史,明万历1611年,《大田县志》记载了茶叶贸易。县内的济阳乡,是闽西北—闽中—闽南—海外这条海丝茶马古道上的茶贸重镇。大田美人茶制作工艺在六大茶类中最繁杂、最讲究,须手工采摘“一芽一、二叶”之嫩茶,经“萎凋、凉青、做青、摇青、凉青、发酵、杀青、回润、揉捻、烘干”等工序精制。福建江山美人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忠表示,作为一家闽台合作的茶企,他们一直致力在数字科技上不断创新,为大田美人茶的生产制作注入新的活力。
美人茶生产加工杀青区。(张艺涵 摄)
“现代人更相信眼见为实,所以我们将会落实数字茶园的想法,从茶叶品种的选择种植、土壤检测、病虫害监测、自动施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物联网手段来赋能茶叶的生产加工的整个环节。比如,如果你远在北京,也可以在线上认领茶园,私人定制茶园,远程监测茶园的情况。这些举措将会在此次国际茶日的活动中正式启动。”李志忠介绍。
大仙峰茶美人景区茶山风景。(张艺涵 摄)
来到大仙峰茶美人景区,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意盎然的茶树。大田美人茶的茶青必须让小绿叶蝉叮咬吸食,后分泌水解酶,合成萜烯醇,发挥出蜜糖香气,也是大田美人茶的醇厚果香蜜味的来源。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在纵横交错、层次分明的茶田中呈现。美人茶之美更在于生态平衡之美,是当地政府和茶农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
青翠欲滴的茶叶。(张艺涵 摄)
小绿叶被蝉叮咬吸食的痕迹。(张艺涵 摄)